您当前的位置: 首页 / 活动风采

江门市委会委员许照云就新兴企业赴港上市接受媒体采访

作者: 民建江门市委会 来源:民建广东省委会网站 日期:2025-09-11 访问量:1
字体:默认超大 打印

近日,民建江门市委会委员、礼瀚投资合伙人许照云就新兴企业通过港股上市规则第18A章、18C章及De-SPAC机制赴港上市相关议题,接受了《上海证券报》采访,深入解析当前港股市场对生物科技、人工智能、智能驾驶等新兴企业的政策支持及市场机遇。

许照云表示,2018年港交所推出18A上市规则,允许未有营业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上市,为生物科技公司打开了一条至关重要的融资通道。

“生物科技公司存在‘研发投入巨大’与‘盈利周期漫长’两大痛点。一款新药从研发到上市,需要数十年时间与大额资金投入,传统上市规则基本都对企业有盈利或收入规模要求,通过18A上市,企业能够募集资金,推进核心产品的临床试验、扩充研发管线等。这一上市通道成为连接实验室研发与资本市场的一座‘关键桥梁’。”许照云说。

报道指出,在经历此前的估值回调后,今年生物科技板块显著复苏,IPO上市活动也进入更活跃的发展阶段。年内已有10家生物科技公司通过18A上市,如银诺医药-B、中慧生物-B、维立志博-B、映恩生物-B等,这10家企业IPO融资总额为80.5亿港元。2024年全年,仅有4家企业通过18A上市,融资额仅有15亿港元左右。从研发管线来看,今年登陆港股市场的生物科技公司多聚焦于肿瘤、自身免疫性疾病、代谢疾病等重大疾病领域。许多企业的核心产品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,距离商业化已不远。

“目前投资者更关注企业的核心技术平台、临床数据进展和商业化潜力,而非单纯‘讲故事’。通过18A上市的企业,其股票名称后须带有‘B’标识,这也提醒投资者这些公司尚未有收入或盈利,存在一定的研发及商业化风险。”许照云说。

此外,报道还提到,今年共有10余家企业欲依据18C上市规则登陆港交所,不少是在港交所2025年5月推出“科企专线”后首次递表,反映出港股市场对“硬科技”企业的吸引力不断提升。De-SPAC机制作为一种新兴上市制度,其示范效应也持续显现,更多科技企业开始关注并选择这一路径。

许照云表示,作为民建的一员,将继续发挥自身的优势,围绕产业发展需求,积极建言献策,助力更多优质企业借力资本市场实现高质量发展,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贡献智慧和力量。
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